这是之前本科色彩课的一些课堂笔记的总结,在课程的基础上,我做了额外很多的资料查询,并结合我自己的色彩课,对笔记内容进行了巨量的修改(其实已经和我之前上的课完全不一样了哈哈哈),重新整理了出来。色彩这部分的内容及其庞大,复杂,并且和媒介有着深刻的关联。所以这个笔记只能是从简介绍,并没有真正对颜色混色原理的讲解,因为这部分的讲解,太多了,太复杂了,要从最基本的生物和物理规律说起,只是一点点文字,是在没有办法把这其中的关系说清楚。需要一整本书才能理清这里面的关系,我在课程里光讲解混色原理就用了整整1小时,所以如果需要学习更专业的色彩知识,请查看我的101水彩课程,虽然是以水彩媒介作为讲解,但是颜色原理这部分的内容是共通的。
关于色彩的小练习,我有一个免费的小课程可以参考↓
海外免费课程链接 :https://emmyhouse.teachable.com/p/watercolor201
国内免费课程链接:https://www.cctalk.com/m/group/90205959?xh_fshareuid=142970427
在这个课程里,有重点讲解两个练习,黑白灰识别明度练习,以及水彩调色练习。练习都配有答案讲解(顺带帮助大家复习101的知识点),非常详细,如下图:


❝ 一个小目录 ❞
一. 色彩理论 ▪ 总论
☞ 一个前提
由于目前艺术词汇并没有一个很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艺术家喜欢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描述各种概念,因此会有很多混淆的地方。这里我介绍的也是我偏好的一些叙述方式。但即使是这样,大家也不要担心,在看书的时候,只要作者能对书中概念有所解释,我们就能知道对方到底在描述什么。
以下内容节选自水彩101第四课 颜色理论
⾳乐家可以通过乐谱把乐曲记录下来。画家也可以通过专⻔的系统把颜⾊记录下来。⽂学作品中对颜⾊的描述各种各样,可这都不能作为⼀个普遍的,可以被所有⼈识别的标准。⾊彩体系就是⼈们创造出来的⼀套⽅法,⽤这个⽅法可以区分不同的颜⾊,⽅便我们来描述颜⾊。
所以接下来介绍的就是这个孟塞尔颜色系统。在孟塞尔颜⾊系统⾥⾯。孟塞尔把颜⾊从三个⻆度进⾏了定义,就像我们如果要形容⼀个盒⼦的体积,会从⻓宽⾼三个维度来描述⼀样。颜⾊的三个维度是:
- Hue ⾊相
- Value 明度
- Chroma 彩度/饱和度/鲜艳度
色相
⼈类是视觉动物,当我们在⽩天看到⼀个物体的时候,最先观察到的就是这个物体的颜⾊。我们说的彩虹的颜色,就是在说色相,平时大家看到的色环,也是色相环。
再比如下面这张图,我们可以说红色的果子,绿色的叶子。这里红色和绿色就是色相。但是有些人可能也会用 黄绿色的叶子来形容嫩绿的新叶,没有区别,因为黄绿色也是色相。如果有人觉得这个果子不是正红,是有点发紫的紫红色,那么这个紫红色也是色相。

色相就是用来区分颜色倾向的一种标准。在孟塞尔体系中,色相被分为了10个主要的分支,这里我就直接截取我自己课件的图来讲解啦~ 这主要的10个分支如下:

明度
当我们看到物体的时候,除了颜⾊,另⼀个很容易观察到的就是明暗。没有⾊相的中性⾊我们⽤N(neutral)来表⽰

如左图。我们单从⿊⽩灰来看。可以⽩⾊到⿊⾊这样划分称为11个梯度。但是绝对的⿊,和绝对的⽩都是理论,实际测量⼏乎不存在。所以我们基本不会⽤到10 和0这两个数字。和⾊相⼀样,每个明度,也被分成了⼗份。就⽬前来说,最⿊的⿊也只是N0.5左右,最⽩的⽩也就只有 N9.6
彩度
chroma 彩度,⽤来区分⼀个物体是鲜艳还是暗沉。在其他⾊彩体系⾥,也被称作saturation(饱和度) 。当然对于画家来说,彩度更多的是指颜⾊⾊素(pigments)的浓度,而不是指颜⾊(给⼈⼼理带来的)鲜艳程度。在孟塞尔的系统中,颜⾊的彩度指的就是从中性灰,到这个颜⾊彩度的最⼤值的范围。要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必须要先了解颜⾊对应的明度。
如果我们把彩⾊照⽚去⾊处理(如下图)。照⽚就变成⿊⽩的了。我们把⾊轮去⾊,⾊轮也变成了⿊⽩⾊调的图⽚。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是浅灰⾊,明显要⽐红⾊蓝⾊或者是绿⾊要亮很多。

其实每⼀个颜⾊,去掉⾊相和饱和度之后,都会有⼀个对应的灰⾊。

这个灰度要怎么判断。其实很简单,当一个颜色A,放在和它相当的灰度旁边的时候,你的大脑,会感到这两种颜色有种融为一体的感觉。比如我们看👆的这三个颜色,它们和自己同等灰度的色块放在一起时。两个圆形之间的分界线是很模糊的。
比如我们拿任意一个红色来和其他灰度对比一下↓
当这个红色和明度123或者是56789放在一起的时候,红色和灰色的临界线都是很清晰的,你不会有那种模模糊糊看不清的感觉。但是当这个红色靠近和自己明度相同的灰度的时候,你会发现两个颜色叠在一起后,分界线开始变得模糊,有种视觉上不太清楚的感觉。这就是同等灰度带来的视觉感受。

了解了同等灰度这个概念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彩度的定义。彩度是指,从中性灰,到一个个颜⾊彩度的最⼤值的范围,👇看下面这张图。右侧就是一个在同等明度,同等色相条件下,颜色饱和度的一个变化。从左到右,明度为7的这个灰色,在黄色色相上,饱和度逐渐增大。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同一个明度下(也就是同一个灰度下),不同色相的饱和度,能达到的范围是不同的。比如蓝色,它在明度为2的时候,所能达到的饱和度,就要低于黄色。黄色因为本身明度高,所以它自己在高明度的范围内,能够走更远。
区分明度和饱和度
饱和度大家可以夸张一点,想象成荧光度,或者是眼睛所感受的刺激程度。你觉得这个颜色越往荧光走,那么它的饱和度就越高,这个颜色越发灰,那么它的饱和度就越低。发灰或者发荧光,就是一个很好的判断饱和度的方法。
而明度的区分,我们需要先要对大脑进行一个灰度校准,才能更好的区分明度。这也是这篇文章第三个章节会介绍的色卡训练。
其他词汇的一些解释
tint,shade,tones 和 hue,saturation,brightness,这是两组英文词汇。
第一组,是用颜料画画的艺术家们的常用词汇, 这些词代表着配色方法。tint就是单色+白色,shades就是单色+黑色,tones就是单色+灰色…这仨是一套的,单色就是pure hue(可以简单理解为你从商店里直接买到的饱和度比较高的颜料)
第二组词,是摄影图像相关的用语。是和光相关的效果。比如saturation, 定义是一个纯色,在恒定亮度下,从纯色到无色的一个过程,效果用的是百分比表示。
二 色相练习▪色卡制作
接下里针对颜色的三个属性。我们需要做一些练习。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这些概念。这些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人就是因为觉得这种简单练习没必要做,所以后面开始给画面上色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色相卡需要大家用一种叫gouache的颜料来做。这种颜料具有覆盖性强,表面哑光,速干的特点。色相卡片,不可以用具有发光材质的颜料来混合,比如丙烯之类的。另外gouache的特点是,湿色颜料和干透后的颜料表现差异不是特别巨大,丙烯和水彩,都变化比较剧烈,因此不太适合做色卡。
这个颜料国内淘宝也好买,海外也很方便买,非常美好的NICKER POSTER COLOR 就是比较廉价的goauche(毕竟4.5刀一罐,和几十刀一点点的相比,真是太便宜了),各个牌子都有。日本常见的有NICKER,Holbein(荷尔拜因的这套颜色也真的很棒!但是贵啊),Turner。海外的话温莎牛顿。M.Graham之类的。以及做色卡训练不能用学生颜色,需要艺术家级别。
我们只能用三原色制作色卡,颜料中的三原色是蓝色,红色和黄色,因为这三类颜色我们没有办法用其他的颜色混出来。在做色卡的时候,每个颜色过度必须是均等的。色卡上不能看到笔痕。必须是均匀厚度。
至于具体是用哪种红,哪种黄,哪种蓝色,实际上需要看你自己的预算以及想要的效果。这部分其实要追究源头的话,比较复杂,在101课程里我有解释过~我建议大家可以按照下面的颜色来准备,可以达到一种比较好看的效果。但如果你偏好其他颜色,也是没有问题的

制作色卡的步骤
1. 小心调整比例
我们都知道颜料里面三原色就是红,黄,蓝。实际上,这三个颜色是有微妙的调子之分的,刚才我们刚一起观察过,蓝色是最暗的,红色中等,黄色最亮。在配颜色的时候,黄+蓝=绿,但因为颜色深浅不同,所以这个搭配比例并不是一比一。调色原则是,一开始的时候,要用 一点点点点深色 + 一大坨浅色。(如下图)也就是说,配绿色,你是把蓝色往黄色里加。

2. 涂大尺寸的色块
颜色用刮刀从罐子里刮取,或者挤出来,用刮刀刮走一部分配色。刮刀的好处就是,你只要拿卫生纸一擦,干干净净,刮刀上什么都不会剩下,所以不会混色。做色卡最忌讳没擦干净的颜色又混进来。因为蓝色真的很深,一大坨黄里面,一开始要加一丝丝丝丝丝蓝。
涂色的时候,用平头刷。均等压力,在比较好的纸(比如水彩纸这种有厚度的)上刷。
下图↓是我第一次在课上刷的。基本只有3个勉强合格

想要涂出均匀的色块,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 水的分量要控制好,不要太多。最低标准牛奶浓度,再稀释就过了。水就是刷子尖沾一丝丝就可以了。让颜料不是粘稠的,这个度就刚刚好。
– - 颜料要调匀。如果没有调匀,就会产生层次。
– - 不要刷太多遍,因为gouache这个颜料里的色素颗粒,遇到水后会重新散开脱离纸张,所以尽量我们一次成功,不要刷太多遍。
– - 每次刷子都要完全涮干净,才能调配下一个颜色。
下面我放大了两张刚才的绿色色卡。左边的色块,我是加水太多了…而且也没有拌匀,可以看到绿色有深有浅,而且刷到下面还没大有颜色了orz。右边的深绿也是不合格的,请仔细看左上角我圈出来的红圈圈,这个地方,因为刷子水分不均匀,出现了稍微的水斑。当然右边的可以裁掉左上角,切割下来完好的部分,就能作为色卡的一部分使用了。但左边的就是彻底没救了。

刷goauche最佳刷子并不是丙烯的平头刷,而是软毛平头刷。硬毛的平头刷,我用了三个level的,都非常凄惨,大量吸食颜料!却吐不出来,用普通的羊毛平头刷就可以,不到10刀,但是吸水很强,却又不会让水大量下涌,颜料蘸取饱满吐色也大方。非常好用,会让你觉得颜料突然富足了起来。
然后刷子这里其实有个…很神奇的涂匀技巧。我之前也说过几次。因为我的色块很大,基本是12cm左右。用大刷子也不方便。小刷子如何避免涂不均匀呢。答案就是,软毛大刷的额外处理。
在涂完色块后,颜色还保持湿润的时候,用适合尺寸的羊毛大牌刷,要完完全全的干羊毛刷!!从上向下,竖起笔刷,轻轻用刷毛扫一遍,一遍不行来2-3遍,一定要轻轻的!什么笔痕就都消失了,而且颜色非常均匀。这个办法是从日本nicker颜料的使用视频里学到的。效果真的惊人。

下面↓这个重新做的(之前红色也失败了orz,很惨烈),就好多了。起码有7个是可以考虑使用的。全都用到了羊毛刷的二次处理。然后下面一排失败了是因为我在颜料干了以后又刷了一层,但我忘记nicker是溶于水的。

颜色一定要涂出规定范围之外。
3.切割色卡进行排列
色卡是要切割下来的,不是说你画好了一个色环,直接往上涂就行,直接涂是没法做到过度均匀的。首先要自己混色,黄色里面逐渐加蓝,过度成绿色,再过度成蓝色。红色里面加蓝,过渡到紫色,再过渡到蓝色。黄色里面加红,过度到橙色,才过渡到红色。就这样,三个颜色两两组合互相搭配,涂很多个色块。24色的色卡,要涂至少50个色块才能差不多选出合适的颜色。然后中途再涂错一些,还要重涂,怎么着也得涂个100个。
我们再进一步解释一下这个过程,如下图。假设要做黄到红八色渐变。我们理想的情况下,是配出12345678这几个颜色,但是实际自己调色的过程中,可能会调出很多颜色,毕竟你自己一开始控制不了具体的比例,所以就要尽量多涂一些色块,到时候都割下来,互相比较,挑出自己认为过渡最完美的八个颜色。

色块只能切不能剪.之前也说过,剪刀会让纸变皱,纸片切割的办法~忘了的朋友~请看~纸的教程。这个教程已经是很古早很古早的教程了哈哈哈哈,那个时候我刚刚会使用排版软件..而且我那个时候还不会使用磨刀石…现在看来真的排版好杂乱..但是这里面讲过的切割纸的技法,非常有用哦!是我现在还都在用的小技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4clohJwD_I8ymFMDvqOcA 提取码: seof)
对于力气比较小的人类,我的建议是要么买一块磨刀石,每隔10分钟就磨一次刀,要么就是多囤点刀片,10分钟左右换一次刀片。薄纸就容易很多,但是涂色卡的纸,要用比较厚的水彩纸,刀片一旦不锋利,阻力就会变大,特别是想做特殊形状的,一定要保持自己刀头的锋利。然后切的时候,要根据纸的受力方式,选择切割的角度和顺序。
把色块选好了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刀子切成不同的图案,按照自己喜欢的构造进行拼贴。圆形这种图案,可以用专门的切割圆形的刀子,我之前也介绍过。像圆规一样,叫Rotary Circle Cutter。或者如果能买到圆形的那种stamp切割器,也可以。
我们可以按照最普通的色环进行排列,排成一个圆圈,不过我上学的时候,我自己选择了更可爱的排列方式 ,我把色卡手动切割成了很多只小蜜蜂。然后把背景黑色的纸板,切割成了蜂巢的形状

当然,我当时完成这个作业的时候,颜色的选择是用的比较传统的红黄蓝,因为蓝色选择的太偏紫了,所以对这个色环效果来说,蓝紫过度明度其实是偏低的~所以我推荐大家选择明度和彩度更高的蓝色,做出来的效果会更好看(←只是为了好看
三 明度练习▪灰阶练习
灰阶练习是在我的101课程里面很重点的一个练习,整个色卡的制作流程,101里用了一整节课的内容进行介绍。在开头的那个免费课程里,我又用水彩做了一次示范。所以这部分内容基本就很清楚了,大家可以直接看免费的课程,自己可以用不透明的颜料进行试验。

这个练习是必须要完整做完的…往白色颜料里逐渐添加黑色,然后我们画出不同明度的色块。把这些色块裁剪成小方块,进行明度排序。排9个就可以了(去掉纯白)。
为什么一定要做灰阶练习
- 孟塞尔的这个系统, 是⼈视觉感受的系统。啥意思呢,就是我们⾃⼰调出来的50%的灰,或者是75%的灰,只是我们⾃⼰感受上的百分⽐。并不是说这个颜⾊就真的反射了或者吸收了50%或75%的光。所以只有⾃⼰真正去混合颜⾊,才能感受到颜⾊的变化。
– - 没有颜⾊的⼲扰,灰度调⾊练习可以让⼤家观察到⾃⼰的配⾊习惯。初学者在第⼀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发现, ⾃⼰对明度哪⼀部分不敏感。⽐如有的⼈可以很好的做出亮部的渐变,但是暗部渐变衔接就没有那么好。
– - 做完这个练习之后,我们会发现⼀个⾮常显而易⻅的道理。就是颜⾊明度的调和,⽆法超越两⾊明度范围。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让两个明度为4的颜料,混合之后,明度变成2或者3。颜料只会越调越暗,因为颜料的混合,是减色混合。
一个小知识,我们可以买到一些较中性灰的颜料。但是这个中性灰,并不是我们灰阶里明度为5的那个灰色。如果你没有neutral gray(中性灰)这个颜料,要自己用黑白两色调和。中性灰大概是下图↓中间偏右的颜色。并不是正中间的灰色。可以稍微亮一点点。但也不能太浅(如果你需要这种颜色,建议每次调出来一大罐保存,这样每次取用的时候都是同样的灰度)

四 饱和度练习▪黑白灰混色
需要强调的是,做色卡是不可以找任何图片参考的,也就是说你不能电脑上搜一个现成的色卡,然后对着现成的色卡调色。这样就没有意义了。不看参考,自己调色,对眼睛训练分辨颜色才会有帮助。
和前面都是同样的步骤。随便选取一个颜色,然后我们分别往里面添加白色,黑色和灰色(就是中性灰)。画出渐变方块,然后切割排序。下面👇是我用橙色做的加黑,加白,加灰色的练习。

五 饱和度练习▪ 对比色混色
我们说互补色(色环上相距180°的颜色,就是面对面的颜色)容易调出明度较低的颜色,但是不一定是纯灰色。为什么色换上互补色不能混合出纯灰色,这个原理太复杂,这里就不展开了(想要了解的话请观看俺的101课程,涉及到不同颜料的反射关系)。
先不管这些具体的原理,我们可以在自己颜料里,挑选一些看起来互补的颜色做一下实验。比如我们在网络中输入色环,可以搜到各种各样的色环。我们就随便挑选一个色环,比如下面这个,来做一下实验。我们根据色环上的颜色,在自己的不透明颜料里面,也找到对应的颜色,进行混色测试

这里我在网上随便找了三个色环。大家可以看到,如果我们选黄色的对比色,你会发现虽然都是紫色,但是这个紫色和黄色的组合,不同的色轮,看起来还真的有那么一些些差别

但我们还是先测试一下吧~我在自己的颜料里,选出了一些紫色和黄色的组合,我们来看一下我混色后的结果↓↓, 可以看到,几乎没有任何组合混出了灰色,混出来的颜色基本上都是偏棕或者是紫红的颜色。

而能混出灰色的组合是什么呢?是绿色。实际上如果我们再在网络搜索一番,会发现。哎,确实有这种绿色和紫色(偏红)是对比色的色环。比如下面这个图的最右边这个色环。就是紫色和绿色是对比色。


为什么不同的色环,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是因为我们用颜料混色的时候,是一种很复杂的过程,和我们用的颜料品质有很大的关系,不是说我们随便找一个色环,然后用简单的口诀就能配出自己想要的颜色,这其中具体的理论太过复杂,如果有兴趣了解,可以去看俺的课。如果没兴趣,也没关系,就记住一句话就行,色环只能作为我们调色参考,因为色环,它代表的是色相环,颜色的三要素还包括彩度和明度。混色是这三种要素一起在作用,因此色环不能作为我们的调色精确指导,它只能提供一个简单的方向,我们自己在测试的时候,应该以自己实际的调色结果为标准。
六 调色方法▪两个不同的混色思考方式
混色有两个基本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先判断灰度。我们先把一个颜色的灰度判断出来,调一个灰色,然后判断一下色相,蘸取对应颜料混合即可。非常简单。
第二个方法则是判断这个颜色的色相,然后调出对应色相后,对明度和饱和度进行调整。

在免费的课程里也有简单的练习讲解~可以查看那一部分的内容。
七 色彩的和谐关系▪色彩互动性
什么是和谐的颜色关系,我们先来看几个关于人类大脑的小常识
Succesive contrast 连续对比
如果我们盯着一个红色方块看很久,然后我们把视线转向一堵白墙。我们会看到一个绿色的残影。同理,如果我们看任何一个颜色,大脑的残像会浮现这个颜色的一个对比色。这个现象就叫做successive contrast
simultaneous contrast 同时对比
暂且我们先翻译作同时对比。这个专有名词的意思是指两种不同颜色相互影响的方式。当两种颜色并排放置时,一种颜色可以改变我们对另一种颜色的感知。但实际颜色本身不会改变,只是我们大脑对它们的感觉发生了变化。
这个理论是由法国化学家Michel Eugène Chevreul在他的著作,The Principle of Harmony and Contrast of Colors中首次提出。(法语版出版于1839,英文译版1854)
比如,橙色方块里的蓝色你会觉得偏橙,蓝色方块里的橙色你会觉得有点偏蓝。红色方块里的橙色,你会觉得偏红。

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这两个现象表明。人们的眼睛,或者说是人们的大脑,喜欢这种互补的关系,当画面中颜色互补的时候,会让人感受到舒适和谐。物理学家Ewald Hering曾经做出过解释,几乎我们人的眼睛对所有的颜色都在寻求互补,而只有中性灰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中性灰是符合我们视觉所需的一种平衡状态。
Goethe 写下了这种所谓的颜色平衡的状态
When the eye beholds a color, it is at once roused into activity, and its nature is, no less inevitably than unconsciously, to produce another color forthwith, which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given one encompasses the totality of the color circle. A particular color incites the eye, by a specific sensation, to strive for generality. In order, then , to realize this totality, in order to satisfy itself, the eye seeks, beside any color space, a colorless space wherein to produce the missing color. Here we have the fundamental rule of all color harmony.
(大概意思就是,当我们的眼睛看到一种颜色的时候,大脑会立刻被唤醒,然后我们人类本能的会产生另外一种颜色。我们的感受就是被包含在这种互相作用的氛围里,这就是颜色和谐的基本原则)
其实Harmony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替换,就是Order,之所以我们会觉得某一些颜色和谐,是因为它们的组合搭配符合了某种秩序。而让颜色和谐的方法,就是去遵循我们大脑本身偏好的一种秩序感。
如果两个饱和度很高的高对比色放在一起,我们生理上就会觉得刺眼…通过调整颜色的明度,色相和饱和度,就可以让画面达到一种比较舒适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颜色分配原则。而这种分配无非就是从三中属性来调整。
在101课程里我有对颜色分配进行讲解。具体可以参考课程,这里展示几张课件内容:



八 色彩相关书籍推荐
颜色这部分的理论确实是稍微复杂一点,因为我们人的大脑会对我们看到的东西进行自动修正。所以在这种身体本能的一些反应与客观事实之间,需要一些桥梁来链接。下面的这些书,我认为可以作为非常好的桥梁作用,可以让任何人,都至少能在理论上彻底了解颜色的一些混色原理。

第一本是Johannes Itten 在1970年出版的<The Elements of Color> ,这本书很可惜没有中文版,而且英文版也早就绝版了。但目前可以在http://archive.org/这个网站上免费借阅14天阅读。

第二本是色彩互动学,就是把第一本书里的一部分内容拿出来扩充,非常详细地讲解了一遍。

第三本这个是我这几年不停在推荐的一本书。里面不仅讲了颜色,还有讲到设计相关的内容,是非常非常棒的自学书。而且这本书就是为自学设计的,里面每一张都有练习题,帮助你回想和理解这一章的内容。
九 俺的课程
如果你对颜色理论有兴趣,可以来上我的水彩101。虽然是水彩为媒介的课程,但是颜色这部分的理论是通用的~海外和国内均可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