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会逐渐更新一些课程相关的答疑笔记。也是为了方便没有购买全辅导的朋友检测以下自己的自学成果,看看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本系列答疑笔记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画白色?
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我们101和201的课程才能完全讲明白。那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水彩101课程里,讲过的一些色彩内容。从语义上来说:
①当我们用语言形容一个颜色的时候,比如说【白色】,我们指的,不是一个确定的白色,而是一个很大范围内的白色,这个范围中具体的颜色可能有几千甚至几万种。
我们看下图。下图的这些颜色里,很多人把第一行统称为白色,把第二行统称为红色。

②当我们平时形容颜色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在有其他颜色对比之下的一种感觉。比如下图,当背景特别深的时候,我们看到123任何一个颜色,可能都会马虎地把它归类到“相对是一种白色”里。

但是我们101讲过,如果我们想要形容一个颜色,只说红色或者绿色,只是表明了一个颜色的大体色相,颜色还有另外三个属性,饱和度和明度。如果这些没有进行限制。那么我们的颜色描述范围,就会变得很宽广~ 而101我给大家在前几课的作业里就有强调过,当我们开始学习颜色的时候,要摒弃生活中大家习惯的对颜色的描述,而是要从颜色的三个属性来描述一个颜色。
所以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怎么画白色?这个问题问得太广了…
不如我们把这个问题缩小一下,来看下面这个照片,判断一下这个照片里的一些白色物体,要怎么进行调色?这是一个有很多【白色】卫生间的照片截图。我们可以看到,门框,墙壁包边,地板(瓷砖),暖气,这些白色都不是绝对的纯白色,而是在当前光照条件下,出现了各种色彩偏向。

我们再来回想一下101课程里讲过个一张作品。白色的房间。这里的房间,在当前光照环境下,显示出了偏黄的色彩倾向。

我们为什么觉得白色不好画,是因为我们大脑中对物体本身颜色的固有印象太深刻了,所以,如果我们不对当下光照条件做逻辑分析,我们的大脑是很难去扭正这种观察颜色的视觉效果。
在201的第四章,我们花了半节课的时间,来详细讲解这个问题。需要大家记住的就是,在观察周围的时候,尽量不要在脑中强调这个物体的固有色(物体在白光下展示出的颜色),而是要抽离的看待这个物体。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清晰地去观察光影,并能在画面上呈现,我们必须逐渐减少自己脑海中,长久以来的,先入为主的一些语言认同。
我们看到的白纸,不是一张白纸。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的反射。人类的眼睛,是一个中立的存在。它接受周围一切物体的反射,并将它所见真实,不加曲解地投射在我们的视网膜上。但我们的大脑,赋予了这些真实不同的感受。
所以当我们观察一个场景的时候,要提前做好分析,在我们强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下,会很大的修正我们脑内的一些先入为主的固有印象,从而让你画出,并观察到真正的颜色。
顺别贴一下201第三课的光影分析总结笔记。
201第三课笔记摘录:
1. 投影(cast shadow)可以按时主要光源的方向。
2. 物体的位置,观察者的位置会决定我们观察到的投影的大小和形状
3. 光源位置,物体位置,观察者位置缺一不可
4. 留意画面中光线明度的变化,光的强度和距离是平方反比关系。光虽然是逐渐变弱,但是这个逐渐的过程,不是均匀的变化。
5. 我们画的是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某个物体。所以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需要留意周围环境,以及环境里其他物体的颜色和发光情况。
6. 任何效果的表现都要靠对比,你能看到尖锐的东西,就说明周围一定存在相对柔软和模糊的东西,否则我们无法感觉这个东西更尖锐。因此我们要留意画面上的虚实和明暗关系
7. 虽然我们是用基本的几何体概括物体,但是要记住,这只是一种概括的方法,并不是说这些物体就是这样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