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俺学画画的时候最大的纠结就是,在没有参考的时候,脑海里想象一个杯子放在桌面上,投影的颜色我要压到多深?如果我想要换成别的光照条件,我要怎么去修改投影的明度?要把颜料稀释到多少才能让阴影看起来比较真实?
还没有等我搞明白这里面的原理,我就学会了photoshop😂,想要给物体加一个投影,只要用加深工具或者是用一个正片叠底图层就能非常轻松创造出阴影效果,然后用电脑画出来的参考,调出合适的颜色。但是在电脑绘画软件的年代里,艺术家们还在用传统媒介绘画的时候,物体身上光影明度到底是怎么确定的,一直都让我感到疑惑。
后来我在图书馆翻阅40多年前的一堆旧书时,我终于明白之前的艺术家是怎么计算明度变化了。原来确定是有一套比较精确的计算方式滴,她们用到的工具是——value ruler (明度标尺)
常见光照分类
在介绍这个工具前,我们先把物体的常见受光状态粗略分成四种。正面打光,侧面打光,轮廓光和完全背光。

物体在这些场景下,身上颜色的明度会发生很有规律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value ruler来进行手动计算。
value ruler
下面我们就开始用标尺来进行一些算数问题。准备一张纸,点上11个距离相等的点,然后按照明度标注上数字,0表示最暗,10表示最亮。这是一个标准的明度尺。

1.正面打光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一种情况。正面打光。首先我想请大家想想一下正面打光的场景,你可以拿一个手电筒,给自己桌面上随便一个东西打光。(或者你可以在网上输入front light的关键词,然后去看一些人像摄影场景的光源效果,比如 Portrait Photography: Position of Light (picturecorrect.com)
你会发现,当物体被赋予一个正面的光源时。这个物体在灯光下显示出的几乎就是它本来的颜色,没有刺眼的高光反射,也没有非常黑的阴影区域。这个时候,物体的立体感不会特别强,而是更加突出物体的图案(在人像摄影里,你会发现这样打光会让人脸看起来比较宽…-_-||显得人比实际要胖一些)
我们如何根据这个光照环境,设置我们的尺子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判断出这个光照环境里,物体明度的上限和下限就可以了。
在正面打光的情况下,我们观察到物体是很少有那种特别暗的阴影的,但是最亮的部分并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们把这个光照环境里的明度上限,设置为10,但是明度下限,我们设置为1,把标准明度尺里的最黑的0去掉。
接下来,我们就把10到1重新平均分成11份,做出新的明度关系。

上图的红点,就是我们给一个物体正面一个光源后,所形成的新的明度关系。在正面打光效果下,物体整体都被照亮了,所以物体身上每一部分的明度都比之前的明度要高一些。
物体明度原始数值 | 正面打光后物体的变化数值 |
---|---|
10(纯白) | 10(最白保持不变) |
9 | 9 1/16 |
8 | 8 1/8 |
7 | 7 1/4 |
6 | 6 1/2 |
5 | 5 1/2 |
4 | 4 1/2 |
3 | 3 3/4 |
2 | 2 7/8 |
1 | 2 |
0(纯黑) | 1 |
如果我们把面对物体的光源加强!那么整个画面的明暗关系就会变成下面这种:

明度原始数值 | 正面打光后变化数值 |
---|---|
10(纯白) | 10(最白保持不变) |
9 | 9 3/8 |
8 | 8 3/4 |
7 | 8 |
6 | 7 1/4 |
5 | 6 5/8 |
4 | 6 (大约) |
3 | 5 (大约) |
2 | 4 1/2 |
1 | 3 3/4 |
0(纯黑) | 3 |
是不是计算起来非常简单?你只要能够判断画面中最亮的部分和最暗的部分的明度范围,就可以用这个小尺子,重新计算画面的明度比例。
常见问题
辅助线什么角度都OK么?有长度和角度限制?
🥺没有的,因为这利用的是初中数学里的全等三角形定理,你的把点定在哪里,切割出来的新线段比例都是完全一样的。这个原理我就不解释了…要看数学证明过程…我201课程里有🥺

2. 侧面打光
侧面打光就是我们日常的场景了!其实也不应该叫侧面打光,而是应该叫form lighting,因为这种光照条件下,物体结构会非常清晰。我们在画室里画静物或者人体,就是这种侧面打光的情况。
↓ 你可以在下面的油画作品里清晰地观察到背光面



在这种光照情况下,物体身上会有明暗划分。因此我们需要在图上划分出两个面,受光面和背光面。我们观察现实生活里的物体,你会发现,受光面明度基本范围是在10-4或者10-3这个区间(不信的话你可以拍摄一些照片,然后去色处理,受光面明度基本都在3以上,在我的上一篇日记里,我也提及了这种现象),而背光面明度基本在0-3或者0-4这个区间里。
所以我们根据真实的这种物体明度关系,用尺子做出受光面和背光面各自的明度变化 ↓

大概数值变化如下图:
物体原始明度 | 受光面明度变化 | 物体原始明度 | 背光面明度变化 |
---|---|---|---|
10 | 10 | 10 | 4 |
9 | 9 1/2 | 9 | 3 1/2 |
8 | 8 7/8 | 8 | 3 |
7 | 8 1/4 | 7 | 2 7/8 |
6 | 7 5/8 | 6 | 2 1/2 |
5 | 7 | 5 | 2 |
4 | 6 1/2 | 4 | 1 1/2 |
3 | 5 7/8 | 3 | 1 1/8 |
2 | 5 1/4 | 2 | 3/4 |
1 | 4 1/2 | 1 | 1/2 |
0 | 4 | 0 | 0 |
得到了这堆数据要怎么来应用,很简单我们拿一个小猫的插图来做讲解。假设你现在设计了一个小猫猫的形象。我们完全不在意光源,先给这个猫铺上你认为它应有的明度 ▼

接下来,我们给这个小猫一个来自左侧的普通光,然后根据我们用尺子重新测量出来的明度,给小猫在侧光这个环境下重新修改明度关系。
小猫的头本身明度为8,那么当出现了一个侧光后,8这个明度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受光部分明度变成8.8,而背光部分变成3
小猫身上的黑裙子原本明度是3,受到光照后,裙子受光部分明度变成了5.8左右,裙子背光部分变成了1
画面上每一个明度,我们都可以根据表格了解到他们的变化程度。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数值,轻松画出下面的效果

shocking!明度安排竟然这么简单!但如果你再仔细观察表格,也会发现一些规律,普通光照情况下,明度在6以上的物体,明度上升不是很明显,但是6以下的,光照后明度变化就很大。而背光面,本身明度3以下变化不是很明显,但是明度4以上的,变化非常剧烈。
3. 边缘光
边缘光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一种光照条件。日常生活中其实很难看到。更多的是舞台或者特殊的拍摄效果。插画家也非常喜欢添加额外的边缘光让物体脱颖而出。
物体位于边缘光的部分,几乎是处于一种完全“漂白”的状态。我们在边缘光处是很难观察到任何色相的,几乎就是一条小亮边。根据边缘光物体的特性,我们把受光面的明度控制在10-8范围内,把背光面控制在8-0范围内,就可以画出以下数值变化:

4.完全背光
背光场景的光源是在物体身后。我们画面的所画出来的,其实是完全的“阴影效果”。整个画面都处于一个完全的阴影面里。在这种状态下,物体身上的细节是比较少的。画面既不是纯黑,但也没有极强的光照,所以整个画面的明度都被压缩到中间了 ↓

当然我们可以完全人为控制背光面的明度,如果你想要压的更低,可以把明度范围设定在7-2范围内。
✦ 日光效果 ✦
日光效果我们没有办法简单归纳到侧光效果里。因为日光很特殊,当物体被日光照射的时候,受光面被温暖的太阳光照亮,背光面受到凉爽偏蓝的天光影响。这两个光源都很强,所以物体的阴影明度范围会和受光面有一定的重合
下面展示的是物体处于完全光照,没有任何树荫遮挡的情况下的数值范围:

就是这样捏!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如果你需要确定光照环境的明度变化,可以试试用以前的这种方法,自己画一个这样的明度标尺,算算看数值到底要如何变化(#^.^#)
不过我比较好奇的是,好像现在很少有老师这么教了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上学的时候也没人教过我这个方法,这是我在破旧图书馆里翻油画相关的书籍的时候,偶然间看到的Jack Faragasso介绍的直接算数的办法。俺觉得这个方法对于特别纠结的人会比较方便,因此就快速补了一篇这样的说明^_^
好神奇的方法!感觉我以前画阴影都是看心情加深,然后跟记忆中的现实对比,看着不奇怪就满意了。但是很好奇不使用电脑怎么知道自己新画的颜色具体明度数值呢?分成十份勉强可以,但8又3/4这种太精确了感觉很难。
是这样滴~~传统绘画训练里,大家会花很久很久的时间去做专门的明度练习,就是1-10个明度,反复去练习用颜料调出这10个明度区间,直到看到一个灰度,就比较准确判断出它处于这十份里的哪一个数字附近。
其实后来大家觉得10个明度已经是极限了,对于人眼来说,一开始分成5个明度会更容易理解一些。然后再从5个明度再慢慢过度到10个明度。
这个尺子变动后的数值只是一个程度参考,不是说一定要调到这个明度,比如8变到8.75,这个数值只是为了给你一个大概的印象 → 在这个环境里,物体的明度变高了一些,但明度变动幅度没有特别大,实际大家画画的时候,差不多就是画个9就行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