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读一个艺术本科是种什么体验?

art2

 

之前在长毛象分享的,有说建议俺也在博客备份一下~之前没有在博客发是因为觉的好像我的博客里没有能给它对应的书签,后来一想,嗨呀!可以放入读书笔记里,因为这也确实是“读书”笔记哈哈哈哈哈。不过因为这篇文章只是备份,我很少来这个博客查看留言(频率大概就是一个月一次这样),所以如果有其他问题想要咨询的朋友,请到长毛象来找我嘿嘿!

我们学校课程总的来说其实是模仿黑山学院设计的。包豪斯学校当年在纳粹压迫下关闭学校了,一些教师逃去了米国重新整了这个black mountain college。这两所学校的教学理念都是一致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可以有机会去做各种实验并且受到多学科的氛围影响。所以我们学校差不多也是以这样的概念设计教学的,鼓励学生去探索不同的学科,不仅仅是在艺术领域本身,物理化学生物也都要尽情去探索。

当然,接下来介绍的是我校的情况,仅代表我个人的想法和观察到的现象,并不能代表其他人的想法,也不能代表北美艺术院校,甚至不能代表加拿大。【请勿咨询学校名//咨询名字没有意义,在加拿大想要考艺术学校,一定会知道我们学校,不想要考学的,知道名字也没啥用…】

为什么要重新念本科

当然我可以说…我高兴哈哈哈哈。

之前了解俺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在国内读了一个经济相关的本科学位,然后在海外读的是游戏制作相关的研究生。后来做的是设计相关的工作(=。=怎么说呢我的工作和我学的东西…没一个搭边的),不过很幸运的是,设计工作氛围轻松,同事好相处,工资也还OK,但是设计这部分我完全是自学的,也就是说技巧上我可以做出符合工作规范的各种材料,但是说实话,我没有办法做到从0到1的设计(而我的工作不需要我做这种从0到1的设计),这也是我当时想要重新念书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从小就很喜欢画画,一直都想念艺术,艺术本科是我的没有实现的最主要的梦想。但是国内这种教育环境,特别是我们家乡那块,比较农村,不是什么大城市,所以很多人觉得学习不好的小孩才去画画。虽然很不要脸但我当时确实是属于学习hin好的小朋友。所以家长这边是不支持的,而且在国内的时候,我也确实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出国后读研才发现,原来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国外学校也好,工作也好,至少在我生活的地方,几乎是没有年龄和性别限制的。

不过虽然父母没有支持我在国内学艺术,我对父母是没有任何抱怨的,相反很感激他们最大努力给我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我有很快乐的高中生活,虽然学习压力很大但是高中的班级氛围太好了,周围的小伙伴也非常机智和可爱,每天都充满欢声笑语。虽然大学念得不是我喜欢的专业但是我遇到了能够共度一生的partner,以及无数的好朋友。而且真正考上艺术本科后,我发现之前的一些经历对我的创作也非常有用,所以现在一点都不后悔自己之前的经历。人生很漫长,在任何时段做出改变都来得及~

总之,2016年(好像是记不清了)九月辞职后,找了一间画室恶补绘画基础。然后从九月中旬(大概)开始准备,每天10小时,没有周末,连续准备了两个多月的作品,大概是准备到12月,参加了本地艺术学校12月的一个portfolio day,这个portfolio day就是学校老师提前看一下大家的作品,如果有人表现很好,就会发一个提前批录取通知书,如果能得到这个机会,就不需要走网申流程了,也不需要写小作文了。虽然说出来很不好意思但是我真的对英文写作没有什么太大兴致,所以为了避免网申写作,当时我真的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然后我也做到啦~收到了提前录取通知书,顺利进入艺术学校。

很多国内的机构说我们学校难申,其实不难…因为我们学校在本地画室都是垫底儿学校…就是因为有这个portfolio day,本地学生相当于是有两个申请机会。portfolio day那天作品现场没有通过也没有关系,老师会直接跟你说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回去再修改一个月递交网申就可以。但是因为提前批录取会占掉相当一部分的名额,所以剩下给网申的名额就不多了,才会造成难录取这一说。

一些俺念的艺术学校的小知识

**首先,一个可能大家都知道的小常识**,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小孩子学习的自主性,而不是盲目服从性。而成年人要为你自己的教育负责。上大学之后,写不写作业这些不是老师该操心的事情,是你该操心的..

但是因为国内教育方式可能不太一样,很多从国内普通高中(指衡水高中类似教育理念的高中,不是那种有很多课外活动,更贴近北美高中的国际学校)毕业直接来的小朋友可能会有两种比较明显的感受

① 觉得老师不管自己
这个其实就是因为国内外教学方式不同,国外的话,大学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我上学的时候班里16-80岁的学生都能碰到,我们班里有做新闻记者之后转专业的,有把儿子上大学后自己重新回学校读书的家庭主妇,还有医护人员退休后重新圆艺术梦的,你会遇到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人,而不仅仅只是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在我们村有这样一句老话,再早工作都不嫌早,再晚念书都不嫌晚,意思就是鼓励大家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生活。大学校园内,其实就是成人和成人之间的对话了,老师也是打工人,非工作时间确实不营业,也没有义务在课下也追着你要作业

② 觉得自己没学到有用的技能
大学能教授的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你在网上随便就能搜到的各种技法,各种软件。因为单纯技法的学习不需要特意来上大学,去网上自学或者读个college就好。大学育人,会交给你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创作的能力。如果只是想从事艺术类的工作,并不一定要重新读个艺术大学(University)。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之前自学设计也找到了设计的工作,但最终做了辞职的决定,是因为只会技法的我,虽然能完成工作内容,但是没有办法深入思考,不能独立设计,这让我十分痛苦。而大学则会让你深入下去,不只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一般的艺术学校都给提供一个学生专门学技术的网站,比如lynda之类,学费里通常会包含这些网站的年费,所以技术上可以在课下尽情学习。我之前在笔记里也有专门总结各类学习绘画的平台(可以参考)

**关于学费和其他

我们村艺术本科其实对本地人来说很便宜,本地学费【一学期】概2000加币上下,也就是一万人民币,如果是国际生,学费一年是本地生的四倍。另外我们学校几乎都是无性别厕所(全部隔间,男女共用洗手池)。但很可惜的是,学校非常贫穷,在艺术学校里,算是穷的那个,加拿大可能随便一个college都比我们学校有钱。因为太穷了(也可能只是我们专业太过贫穷),所以老师也疯狂努力为学生省钱,教材能用电子版坚决不打印,如果打印也是用学校自己的打印机以最低成本装订成册,我大学四年好像没有用过20刀以上的教材-_-||。

开学典礼

很多人都不在意开学的开幕式(确实这个开学典礼参不参加都无所谓),但我们学校的开幕式演讲词已经暗示了大家未来的命运(好神棍哈哈哈哈)。

开幕式上一共说了四件重要的事情,这四件事儿我一直记到现在。其实直到今天,开学的那一幕也在我脑海中栩栩如生,就好像是昨天刚发生过的事情。因为对我来说真的这些要求听起来太新奇了

  1.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负责,要自己决定未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老师没有办法对你的未来负责。(→也就是说你自己不好好完成作业不要找借口说老师没有push你)
  2. 永远不要为了满足老师的要求去做作业,老师不是评判风格的标准,你不是为了老师才去做作业,你做作业是为了自己。
  3. 不要熬夜,身体健康永远都是革命的本钱哈哈哈哈,宁愿晚几天交作业,也不要选择熬夜画画(←这点确实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学校有专门的神经学课程讲大脑和创意的关联哈哈哈)
  4. 提交的作业,永远都要是自己当下最高的水平。因为老师不认识你,所以只会凭借你提交的作业来做一个基础的判断,如果你随便应付作业,那么他也无法针对你的真实水平给你建议。敷衍的作业浪费的是双方的时间。

因为我们学校目标一直很明确所以几乎所有的科目,作业都是可以和老师商量的,比如你觉得这个作业你不喜欢做,你可以直接找老师商量,换个题目。又或者因为有很多事情,作业做不完了,那么就可以和老师商量延期。这也是我们学校被很多从米国来的交换生批评的主要原因,觉得我们学校不够卷,要求不够严格,作业不够多,在我们学校教课的老师都是艺术界里的loser。

人各有志吧,我觉得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很好,而且大学四年对我来说是一种治愈,没有任何勾心斗角也没有国内那种为了什么奖学金你死我活的情况,其实学校的氛围感觉更像是文学院而不是艺术学校,大家待得最多的是图书馆和工作室。校园霸凌我觉得应该是不存在的,在校四年也没有听过我们这届有任何这样的传闻,因为我们学校的氛围真的是太温馨太快乐了,而且又是非常支持LGBTQIA2S+群体的,很难想象有什么霸凌因素的存在….而且确实学生年龄分层分布比较广,同班同学有老人也有中年人也有未成年,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大部分人都非常成熟,是很成熟那种...学习氛围特别学术,根本不会有什么青春期失控因素或者是暴力或者是极端的情绪发泄。所以感觉真的没有啥霸凌的土壤,而我们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大多也是那种走在路上看到街角有疑似霸凌情况就会冲上去阻止的正义之士,我自己碰到过好几次这样的情况(就真的…我校正义之气太浓了,浓到我觉得有点乌托邦的感觉了…)

大一课程

大一的学生第一年是foundation year,不分专业,大部分艺术学校都这样。学生在大一可以学到艺术史,摄影,设计,和绘画这四类知识。也就是每一个人,无论你今后想要进入什么专业,都要学习这些最基本的设计和理论知识。

学生必须要在摄影设计绘画里选择两门必修课。我现在有点后悔选择了设计和绘画,我应该选择摄影和设计的,绘画基础对我来说不是必要的课程了-_-||。但这三门课是融合的,设计课里也会交给大家拍摄的一些技巧。总之这三类课程的内容你都会在大一学到,这对未来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摄影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拍摄素材,了解影像视觉的工作原理,这些内容全部都可以应用在拍摄视频,绘画,以及设计上。设计课则是学习平面设计的一些原则,字体,以及从更抽象的角度理解设计,我在设计课里学到了非常关键的关于纸的应用。绘画课则是更多的要技法大家的动手能力,会有很多和同学一起合作创作的好玩的课上练习和作业。

同时大一我们学校会有一个很著名的,由哲学系老师教授的MOON课。月亮在课里是一个隐喻,但很可惜这门课我不能剧透,这是我上过的最棒的创造力课程。这门课里会学习绘画和科学的联系,以及“玩弄”符号(但符号学是要大二才真正开始学习,在此之前,大家其实都没有这个概念的,所以上这个课感受会特别特别新颖,特别有冲击感,是我这辈子少有的,我上完课后激动得小心脏乱扑腾的课),上完课后会给大家创作打开更多的思路,其实就是把大家从生活中的固有印象中解放出来。为艺术学校的专业学习做好铺垫。

大一,其实就是一个完全的密集知识灌输的一年。特别是艺术史,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要读要了解的内容太多了,相当于要在一年内把古代到近代的艺术作品都给你塞一遍。艺术史课程学习是以关键词为联系点,通过学习专业的词汇,拓展到不同的作品上。所以我很建议海外读书的朋友,即使学校要求语言成绩不高,比如雅思如果只要6或者6.5,也尽量以7.5的目标去准备,这样你至少不会在听课上耗费太久的时间。不过我们学校很照顾国际学生,大一的艺术史课程提供课堂录音,课上没听清的部分下课可以慢慢整理👍。

其实大一有发生过一次特别无语的事情。我们学校的评分系统不是根据老师个人品味打分,虽然可能有些老师会有这样的倾向。但是打分系统还是很正规的(一些学校Syllabus可以直接用google 搜到,直接搜学校名+syllabus就可以,我们学校有公开部分..)

每个课程对分数的说明是不同的。比如设计课里,想要拿到A+这个标准是业界标准,也就是说能达到A,说明你在普通设计公司里要能达到Junior的水平,而如果是C,就说明连基本的设计方法,思路都没有理清(甚至连软件的基本用法都没有掌握)。除非是经常不来听课,或者不写作业才能拿到D或者F这样的分数。然后大一我们班有几个中国男生(没有针对其他人,仅针对这几位),在群里说我们课程的白人老师歧视亚洲人,前几届的学长分数也很低,都在C徘徊。先不提我和另外一个女生都也是中国来的吧,大一设计课的老师是由两个老师共同教学,她们都有自己的公司,教学特别认真,而且要求也高,但她们人特别好,是真的想要帮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掌握必要的一些能力,我非常喜欢这两位老师。我和另外一个女生这门课都拿了A,而且我看了对方的作品,确实就是C的水平。其实我觉得这个事儿和国籍是没有关系的,在其他学校的本科中,很多学生也是这样,觉得自己只要和老师说一些好话,只要自己说得足够多,就能起码混个B或者更高的分数,但…..这种事情….在我们学校好像真的行不通。

大二 ~ 大三课程

然后大二就选择进入自己的专业,虽然我们学校分专业,但是选课的时候你可以随便选…比如学设计的可以选动画专业的课程,动画专业的可以选陶艺专业的课等等(我这里说的是可以选择专业课上…没错…你虽然学了一个专业,但是你可以选择上其他的专业课,不是那种选修,就是专业的大课,不需要修双学位也能学到其他的专业课,但这个有一些额外规定…这里就不展开了)。跨学校选课是研究生才能操作的,本科木有(这点很遗憾)。

整个选课系统的设计就是能够让学生尽量探索不同的领域。我选的是插画专业,大2到大4课程里基本就是50%纯理论课,35%是我选的其他课程,15%是专业课😓(emmm,这可能是我们学校的特色,理论课比例很大)

理论课 全部都需要写论文,两周一篇小论文,每学期1-2篇长论文,每节课可能会有临时写作。课程内容涉及社会学(含大量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在我们学校算是必修),近代艺术史(古代艺术史算是通史,都在大一过了一遍了,大二之后就要细分近代艺术史),生物学(生物课我竟然写的是一个疾病研究报告,我自己都震惊了),动物伦理等等。

我们学校算是女权先锋学校了..基本大家四年出来之后都会变成女权斗士(褒义)哈哈哈哈哈。所以我们学校的男同学,不能说个个善良有同理心,但已经算是我在地球上遇到的不令人厌恶的雄性了。想要更快乐一点,直接修一个动物伦理课程,你就会被各路善良且支持女权的男同学包围哈哈哈哈哈哈(*^▽^*)

40%的其他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随意探索的。在这些课里,我玩了泥巴,手工书,学了动画基础,设计,颜色,人体解剖等等…其实想上的课太多了,但时间根本不够用(当然选课系统也是个很让人抓狂的东西,想上的课不一定能抢到),我想上却没有排上的是皮影课(皮影课好评如潮),color script课还有motion graphic design的课..

10%的专业课就是学习版画和插画,专业课一共有两个主题,艺术抗争商业插画。艺术抗争这部分就是根据各种社会议题做相关的设计,比如可以做海报和明信片或者其他形式的插画作品,社会议题可以选的范围很广,比如反战或者是堕胎,生育相关话题,人权之类都可以,选题范围很广。然后我很幸运最后一个海报设计联系到了一位女权律师本人,但是涉及各种对方在国内的人身安全的问题所以作品没有办法在网络上展示😓,也没有办法在任何中文语境展示,因为对方还在国内居住,只获得了对方允许在课堂展示的许可。商业插画就是学校会拉本地的一些公司,让大家去设计真实的工作,最后作品被选中的人是可以真的获得小钱钱和合作机会的,但这个课程我觉得还是有点问题的。你要说这是给学生工作机会,也可以算,但其他没有选上的学生,就被免费试稿了。而且这个主题学生是没有办法选择的,比如说给某些公司设计广告牌,那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做这方面的设计呢?那这个项目做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就有点浪费其他人时间的感觉。但也不是不能理解,学校确实想要努力给大家积攒一些社会经验,因为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是注重个人表达(人话说就是不care学生毕业后能不能赚钱),这几年才稍微转向一点点商业, 只能说可能需要探索更好的方式。

大四

最后一年就是做毕业项目,同时也会有就业作品集和合同指导,有律师和其他相关人员(比如出版社)给大家讲解工作后各种需要避开的坑。其实我觉得这个就业指导应该在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就给大家上。到了最后才搞这些真的有点晚了。

但我真的不擅长写论文,每次写论文真的要写好久。其实多学科探索的另一个缺点就是你会被一些内容占据主要的精力。我本来是要在假期里全部修完文化课的,但是我有一个暑假选的文化课太难了,实在不想上理论课了,就退了那门课。这样的话我就留了一门文化课在大四。所以我最后一年其实时间好紧…一直都在赶赶赶。

我最后一年正好赶上疫情,毕业作品没有做完学校就直接让我们毕业了,也没有什么毕业展,什么都木有哈哈哈哈。我毕业项目不是画插画,是微缩DIORAMA,其实我们学校毕业作品老师不建议做商业的,因为工作后你有的是时间做商业作品,但真正能自由探索自我的时间,可能就只有大学了。因此毕业作品大家可以随意天马行空做什么都行,只有一个原则,要做让自己快乐的作品。刚开学我就开始设计展台尺寸然后还在淘宝都找好了各种商家准备定制海运过来,结果疫情后,商家也不发货了,学校也不办展了…虽然还挺遗憾的不过确实也不用忙活了就是哈哈哈。但我会把diorama在2023年做成课程😬也算圆了我另外一个小梦想。

大学四年真的很快乐

不夸张的说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光了。上完学就特别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愿意在学校当老师了,因为学生永远是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群体呀,每天都有新的想法和创意,太快乐了。我也想一辈子待在学校里😸

一些印象深刻的小事儿~

  • 啊!狗狗日!dog therapy day,每年期末考试前,必有狗狗日!可以让可爱的狗狗抚平大家的考前焦虑。其实只有大一的艺术史是闭卷考试,大二之后就没有需要考试的内容了(啊人体解剖课算是个例外,要考专业词汇哈哈哈哈)
  • 学校有捡破烂小角落!专门回收大家不要的破烂,用不完的颜料,或者不用的东西等等,然后大家可以在这个角落翻别人的破烂。我可太喜欢这个小角落了。不同专业的工作室外面也会偶尔有不要的破烂,比如木材或者是布料,我经常蹲在工作室门口捡垃圾😸
  • 图书馆每周都会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推荐书,然后一楼会有一个杂志区域,有好多我爱看的杂志,每天下课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躺在巨大的沙发上看杂志,实在是太幸福了。图书馆不仅能借书,还能借人体骨架等各种奇怪的东西。图书馆真的是学校最美丽(我心中)最舒服的地方了,太喜欢图书馆了L(‘ω’)┘三└(‘ω’)」
  • 学校课堂规定之一。带好自己的材料,忘记带材料和工具的,别人没有义务借给你。我爱死这条规定了哈哈哈哈哈哈。这个并不是因为小气或者怎样,其实是有两个原因滴。①是很多材料,特别是一些特殊材料,本身就比较贵,那么可能每个学生就只准备了一点,你要借走了别人的,那么别人在课上可能就没得用了,这种情况除了土豪真的没有办法解决,而我们学校学费并不贵,所以很多人家庭经济状况就是一般,很难负担得起很昂贵的画材 ②是在课上现场创作的时候,其实很多人的创作过程是不能被打断的,比如别人用剪刀正剪着东西,你突然要借剪刀,那么就会打断了对方的创作过程,而且对方在被打断后,心里也会一直悬着“对方可能要来借工具”这么一个念头,真的会很干扰创作。(当然,一些相对便宜的工具,有些老师会准备多余的工具放在一个专门的盒子里,但还是那句话,我们学校很穷,这些工具一般也是老师自费,并不能被报销,所以很少有老师会这样准备-_-||(我们插画系能用的也就只有两把剪刀而已…..-_-||….
  • 学校食堂又贵又难吃….其实学校根本没有食堂,就是学校内有一个可以外包的小咖啡店,打工的全是本校学生。但是我们都怀疑这个咖啡店可能走了关系,因为真的…这个价格根本不是给学生的啊!(但我很喜欢这个店里卖的水果挞,后来我去了外面的面包店,发现水果挞比我们学校大两倍,价格还便宜….😱
  • 学校本来是在岛上的旧工厂厂房里,岛上都是艺术小店,旁边就是本地集市,我太喜欢旧校区了。后来学校搬到了新校区…嗯教室是大了不少,但是艺术气息基本就啥都没有了,以前的学校墙上是可以乱画的,现在墙上就啥都没有…稍微有点无聊(然后我们学校很穷,据小道消息,我们老师说的,我们学校现在的这个校区买的是别的学校不要的设计,为啥人家学校不要这个设计,因为设计这个学校的公司之前是设计监狱的,我们学校回廊就跟监狱构造差不都哈哈哈哈哈艹
  • 学校所代表的并不是老师和学生的利益….这点我们大一课上就学了哈哈(老师当场拆台),所以很多政策的决定是为了学校运营优先,在学校运营正常情况下,会努力替学生着想。我觉得还算诚实,总比一些学校遮遮掩掩不说清楚强。然后老师其实也分了两拨,有稳定工作的教授和没有稳定工作的讲师,讲师这波人其实是被压迫的(每小时工资只有9刀,我们村最低时薪都有15刀,这个时薪甚至都不如去刷盘子,根本没法生存)…我们学校讲师联合还整了个讽刺作品直接贴在校长室门口,并且把不公现象写成了一本书就放在学校书店卖(我买了…写得特别好..现在也经常翻看)。后来这个事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当然我觉对我心理建设最有用的社会学(虽然我学得不多,因为是学校必修课,硬着头皮啃),社会学基础课程帮助我们全家都解决了心理问题!-_-||四舍五入省了心理咨询的钱了。我的队友长期受到国内厌女氛围影响,并且有一点点关于原生家庭的抱怨,我之前虽然有心帮他,但不知道要如何纠正他这些破毛病。在学校里学了社会学之后,就知道怎么给他分析了~然后再纠正他的厌女症,让他跟我一起学习理论,四年下来…不能说变成了女权斗士吧,但是《厌女》这本书他能够反复引用了,特别是他能够主动去反驳具有传统思维的男性,并且他自己在工作中切实帮助了很多女性。

当然除了学校的功劳,主要还是要归功于社会环境,我们村整个氛围就是多元化,而队友后来换的公司更是非常女性主义的公司,公司本身就会举办各种讲座,培训,可以说是在全社会共同作用下,队友获得了新生。(其实我和队友也都讨论过出国后发生的一些变化,我们都觉得我俩在出国后,才真正有了自我意识…在国内的时候,头20多年从来没有想过为自己活,所有的一切都是听老师的,听家长的,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被教育的(๑‾᷅㉨‾᷅๑),所以也特别珍惜现在的日子,要按照自己的心情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扯远了,再扯回来-_-||。学校每周都有好多好多讲座!有时候两个特别想听的讲座都在中午,恨不得把自己一切两半。

另外就是我们学校其实有一些强制大家培养良好习惯的规定,比如很多小朋友【被督促着才能去学习,不愿意自主学习】,但对于像我这类的,工作或者念过其他专业再重新念书的人问题不大,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想要学什么,而且也知道自己的时间很宝贵,所以自主学习不是大问题。但是对于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正处于一种很亢奋的年龄(大概),人生刚刚开始,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没有上年纪的人那么珍贵,因此他们会受到很多其他事情的干扰。所以大一的时候,听各种讲座是要算学分的,你必须要用中午吃饭的时间或者是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去听一个讲座(但讲座是自选的,选自己感兴趣的去听),去了解不同行业,不同人创作的东西。之后学生就会发现有很多讲座特别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一年后他们就会自主去听了😬, 哈学校好机智的👍

除了理论课,基本所有的课我都有写详细的课程笔记,最初的时候是分享在豆瓣账号上。因为我自己从0,还是跨专业申请艺术本科的时候,网上没有太多相关的艺术学校课程介绍,我都不知道学艺术到底在学啥。甚至不知道国外艺术本科要怎么申请,只是自己心中有一个执念,我必须要读艺术本科。而我当年还在国内的时候,有上网发问成年人要如何读一个本科,除了豆瓣的网友,其他所有人都觉得我这么大年纪重读本科脑子有坑。我出国后才发现,不是我脑子有坑,是国内人的意识形态太过扭曲,那些女性到了年纪就要生孩子,35岁以上就没人要,是只有在有毒的土壤下才会发生的事情。

当我跟同事说我要辞职读本科的时候,从我的上司到我的平级同时,到隔壁部门的负责人,全部都支持我的决定,虽然大家也想要我继续工作,但所有人都认为我个人的选择是最重要的,这种环境我在国内没有一天体验过。既然我有了这种想法,我相信同在国内的很多人也一定有过这样的想法…

所以我当年准备作品集的时候就下定决心,等我上学后,一定要把自己本科的课程都记录下来,一是可以给其他准备申请海外艺术学校的人一些参考,二是也能让国内的朋友了解下海外的艺术学校都在学啥~

这些课程我全部以日记的形式整理下来了

人体课比较复杂,我修了两门课,分成了三个日记:人体①人体②人体③

手工书的课设计两个内容,一个是我在大一学的纸的切割方法,另外是我在课上学到的精装书做法

动物理论课里,我了解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在这门课的帮助下,我对自己养猫的方式做了改变

陶艺课里,我学到了各种关于ceramics的知识,于是写了这篇捏泥巴的日记

动画课是我修的学校给非动画专业提供的入门课,非常好玩

而色彩课对我影响是最大的,之前调色全平色感,学了色彩课之后我就掌握了调色的理论

以前我还写过艺术史的课程大一repo被豆瓣删掉了。但无所谓啦┓( ´∀` )┏  生物课(神经学),社会学课程,艺术史课,色彩课和插画专业课,这几门课五合一,我直接融合在自己的课程水彩201里面了。(基本学习水彩201…你和我们村艺术本科学生就没啥区别了//不是在刻意宣传我的课,就是突然想起来了哈哈哈…但=-=中文网课里你不可能再找到一门这样的课程廖)

需要人生中的光

重读艺术本科对我来说很重要。人很难在自己的人生阶段都拥有可以随意选择的权利,所以我不想像很多人那样,干一份自己不喜欢但可以糊口的工作,然后用业余的,其他的时间搞创作。能在业余时间搞创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其实非常少,我之前在如何抑制女性绘画这篇文章里阐述过我的理由。

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样组建家庭生孩子退休?还是说自己在创作中挣扎前行?我选择后者,因为这样的人生我才会觉得快乐。即使我中年后会过得很困难,但我也拥有了我这一生最重要的光,我不会后悔。

重读本科需要考虑的一些事情

海外艺术本科申请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但是如果你之前没有读过任何全英文授课的学校,还是要提前准备语言的,哎我之前的研究生因为只有两年所以凑不到三年标准,就在准备作品集的时候还要准备雅思考试,简直忙疯。建议就是把语言提前考出来这样可以安心准备作品集。雅思成绩我建议是考到至少7分以上,这对你阅读各种文化课材料有帮助。其实我不太清楚艺术学校的语言基础我记得以前只要6.5就够了…这个大部分人应该都很容易达到,但7.5其实会让你学习更快乐,交流沟通障碍会小很多,而且在海外生活也更容易一些。不过还是要看自己的时间安排,如果时间很紧,就对准学校最低标准努力就行了。其实很多学校如果你作品集足够优秀,会有一定的商量余地…

重读本科最重要的就是资金。当然如果是高中毕业后申请国外本科那肯定父母会提供支持。但是如果你像我这样工作后才重读本科的,还是要好好规划。学费先不提,其实生活费才是大头,还有学艺术的材料费。所以如果有稳定工作的话,不如先攒几年前,不要直接一头热冲出来,你要考虑好未来的一系列安排,特别是要去哪里工作,如果是你要回国工作或者是去美国工作,在加拿大读书其实不是很好的选择,因为正如我之前写的,我们学校虽然也是四大之一,但是不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去一个卷国找工作,不太有竞争力的…但是如果你想要留在本地,那么还要考虑工签或者是PR的一些问题。

关于学校申请,不要看机构给的各种翻译,要自己去学校网站读!英!文!然后找!校!友!和查看网站上英文论坛里的讨论。如果你觉得自己英文不好,看不懂这些网站,那我觉得最好也不要出国…因为…木有意义呀。这些都不涉及专业词汇的网站,都是最基本的词汇,都看不懂的话,出国后咋写论文呀,该不会有人想要找人代写吧..不会吧不会吧

另外就是…之前好多人会问赚钱的问题。特别是成年后,工作后,想要重新念本科的人,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如果别人不喜欢我的作品怎么办😰,我的风格是商业偏好的那种怎么办?那我的时间和金钱不是都浪费掉了?

这是很多在成年后学画画,或者转行的人会有的顾虑。特别是,如果转行的话,需要考虑生计,所以就会特别焦虑这种风格选择问题。因为有此顾虑,所以很多人开始创作的时候,不敢放手去画,总是很拘谨,而且大家可能会觉得自己年纪比较大了,会产生一种“因为不是从小就开始学画画,作为成人的我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犯错误了”的想法。我们之所以有这种顾虑,是因为受到了我们周围的“话术”的影响,比如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走自己的风格根本吃不上饭,或者是插画行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之类的,学画画无法顺利养活自己这样类似的话语?在这种话术的影响下,你会觉得艺术家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走不好就没有办法赚到钱

我在国内的时候也是受到过类似话术的影响,什么年纪大了再读本科就是浪费时间。女人应该找相对稳定的工作。快30了就应该抓紧要孩子了。这些都是狗屁,如果人被小范围的话术和信息困住,就很难找到更广阔的的出路。针对学画画不能赚钱这个话术其实非常非常好打破,就是去搜索一些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然后把她们赚钱的方式记录下来,你就会看到有无限多的可能性,除了接稿之外我可以立刻说出另外20个赚钱的方法,我不觉得生计是个问题,因为赚钱的方式太多了,而且为什么要考虑只用画画赚钱?为什么你会觉得画画只有一条路能走?

但具体的展开内容这个是我201水彩课程里的,里面有专门的一届插画家自由职业指南,这份指南你也可以单独购买

我之前在豆瓣写过一篇非常详细的,如何从0准备海外艺术本科申请,非常详细,包括要具体怎么补基础,作品集做哪些详细的准备,怎么参考。但是后来删了…主要原因是随着后期豆瓣逐渐扩大用户群体,涌现出来的反智言论太多了,虽然有很多人觉得很有用(而且我确实无偿帮助了很多人申请成功了…),但还有一部分所谓的“专家”,觉得国外艺术教学都是狗屎,因为学生写实基础不如国内的学生。2023年了,国内大众艺术的欣赏唯一标准还是写实…

不过随着年纪增大,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够分给别人了,所以就不浪费自己的力气和不同意见的人吵架了。如果有不同意见的朋友,不需要留言…因为俺真的没有兴趣再讨论这些根本不算上是问题的问题了。

我现在依旧提供无偿的作品集建议。如果有朋友准备申请加拿大艺术本科,可以在长毛象私信我(id为 @emmy@m.cmx.im),作为校友,亲切的我可以为大家提供三条免费的作品集申请建议以及针对你的作品给你提供详细的修改方向。

 
创意插图1

软体动物

这里生活着一只软体动物,偶尔会走出它的壳,科学地探索这个世界~

文章小目录

订阅评论
提醒

1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嘿嘿又看了一遍!对文末提到的那个从0开始申请国外艺术本科好感兴趣啊 不知道动动物考不考虑发在长毛象里

又看了一遍真的好羡慕那边的氛围,国内如果自己或者家里没有很多钱其实不建议学画啥的,感觉太多坑画室了,遇到只会吹牛教的不好的又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还会被pua觉得是自己画画没天赋,时间金钱承担不起,说多了都是泪。。。。

所以我也要努力出去了,你同学家庭应该不错,钱不多的碰到一次坑的就被打倒爬不起来了,没有那么多试错机会的…总之现在最大愿望就是出去,再以后也像你一样读艺术学校。顺便说一下我觉得国内教育其实小孩也很难有创造力,框架都在那框死了。。。。

连看了写日记和这篇,内容好丰富!还有很多延展内容待看XD
我也是从小学开始写日记、并且在德国重读了一个插画本科,读的时候难免和自己的体验做比对,有了些新的感悟。留学时也觉得很快乐,但回顾一下还是觉得眼界和心境都不够开阔……很钦佩你的学习能力!向你学习XD

已经在枫叶拿到pr和工作了几年的人,看到po主这篇文章感觉相见恨晚。本人小时候确实没有绘画天赋(也许是国内教育)但是真的很希望自己会画画,真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去重新读一个艺术本科

现在加拿大的作品集日都是线上的了(https://nationalportfolioday.org/)!不在加拿大也有机会参加wwwwwww

10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

手机快捷菜单